綠色核能科普宣傳大綱-核燃料循環(二)
發布日期:2020-05-26 發布:中國核學會
綠色核能科普宣傳大綱
核燃料循環(二)
3.核燃料元件制造
核燃料元件泛指核反應堆內具有獨立結構的燃料使用單元,通常指由燃料芯體和包殼組成。核裂變釋放的熱通過燃料元件導出,并傳給載熱介質。核裂變產生的帶有強放射性的裂變產物阻留在燃料元件內避免釋放出來。不同類型反應堆由于物理、熱工特性不同,因而然料元件的形狀、結構,核燃料的組分和形式各不相同。燃料元件一般由燃料芯塊和包殼及其結構件組成。多數反應堆采用棒狀燃料元件,再將許多根棒狀燃料元件組裝起來成為燃料組件。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藝繁雜,包括冶金、熱處理、機械加工、表面處理、理化分析、無損檢測等。
4.乏燃料后處理
也稱核燃料后處理。核燃料在反應堆“燃燒”后卸出稱之為乏燃料。后處理是從乏(核) 燃料中提取未用完的鈾和新生成的钚以及其他有用物質的復雜化學化工過程。經過后處理可以回收99%以上的鈾和钚,以及其他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加以利用。回收的鈾钚可以復用,實現鈾資源的充分利用。后處理過程一般包括乏燃料冷卻、首端處理、化學分離、鈾钚尾端以及放射性廢物管理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