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學會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在京召開
10月28日-30日,中國核學會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齊聚一堂,共議我國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和新進展。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楊紅義,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國安,中國核學會會員會展部部長李彤,核動力院科協秘書長楊來生,中國核學會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分會理事長黃彥平以及分會理事會成員、重點實驗室學會委員、研發中心專委會委員等出席開幕式。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原子能院科技委主任柯國土主持開幕式。來自全國8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專家等共八百余人參會。本次大會投稿論文數量近六百篇,創歷史新高。

楊紅義在致辭中表示,原子能院作為綜合性核科研院所,始終站在國家核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加快推動“核能三步走”戰略實施,在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領域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未來原子能院將繼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充分利用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以更昂揚的斗志、更務實的作風、更創新的思維,為中國核能領域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李彤表示,中國核學會始終致力于推動核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不斷加強與國際核能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能源挑戰,推動核能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本次會議能夠對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等領域的熱點問題方面進一步展開深入探討,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為中國的核能事業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楊來生表示,本次年會是我國核反應堆熱工流體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學術交流盛會,匯聚了眾多頂尖學者與行業精英,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次交流平臺,以核科技創新為引擎,堅定不移推動核工業創新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強,為全面建設核工業強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提供堅實戰略支撐。

黃彥平指出,當前中國正加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希望通過學會搭建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展示當前科技創新重要成果,促進各成員單位在技術交流、聯合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為核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核動力技術的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葉國安院士、楊紅義研究員以及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蘇光輝、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譚思超、黃彥平研究員受邀作大會報告。他們圍繞一體化快堆核能系統、快堆及其熱工水力問題、數值反應堆跨尺度多物理場耦合模擬、人工智能在反應堆熱工水力研究中的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核能動力系統研發進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和思考。精彩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專家和學者的強烈反響和踴躍交流,報告人就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答疑解惑。
本次會議由中國核學會指導,中國核學會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分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核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快堆工程研發(實驗)中心、國家能源壓水反應堆技術研發(實驗)中心、核動力技術創新中心共同主辦。先進核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核反應堆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原子能科學技術編輯部協辦。大會共設置3個專題研討會、8個主題論壇,組織9個專題分會場、1項技術參觀活動以及豐富的海報交流環節。
本次大會為全國核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領域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學術交流、思想碰撞、成果展示、方向研討的高水平學術平臺,為推動我國核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核能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