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黄色|欧美黄色精品|午夜av影院|天天做夜夜爽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歡迎登陸中國核學會官方網站

兩會核聲丨全國人大代表顧軍: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是中核集團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
發布日期:2022-03-10    發布:中國核學會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是中核集團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



近期以來,核工業好事連連。今年大年初一,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再傳喜訊:阿根廷核電公司與中核集團正式簽署阿根廷阿圖查三號核電站項目設計采購和施工合同。隨后,全球第三臺、我國第二臺華龍一號——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首次達到滿功率運行。而在此前,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熱示范工程——浙江嘉興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一階段正式投運,利用秦山核電站余熱為4000余戶居民供暖……無論從推動我國核電“走出去”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還是在抗擊疫情、能源保供和保障冬奧等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中核集團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那么,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核集團又將如何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呢?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表示,中核集團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心系“國之大者”,堅持穩中求進,勇于擔當作為,加快建設核工業強國,以強核報國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其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是中核集團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要切實把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機遇落實到中核集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效上,一方面推動核電安全有序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環境提供更多支撐;另一方面,按照“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核電“走出去”要求,進一步加大國際市場開拓,更好地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中核集團希望在減碳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實現“雙碳”目標首先要從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入手。核能是典型的低碳能源,可以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核集團將如何落實“雙碳”目標?


顧軍:“雙碳”目標的提出,對核工業發展來說是一個新的重大機遇。當然,這也是核工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歷史責任,中核集團希望在減碳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圍繞落實“雙碳”目標,我們經過研究并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中核集團黨組于近期發布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綱要。我們希望,到2025年,力爭集團當年核風光水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等效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5億噸;到2030年,力爭集團當年核風光水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等效減排二氧化碳超過5億噸。



記者:中核集團在落實“雙碳”目標方面將采取哪些行動?


顧軍:應該說,能源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領域。其中,核電有潛力成為電力系統安全、低碳清潔電量供給的基礎性能源、主力能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發揮中堅作用。中核集團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能開發事業,完全可以滿足我國核能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


除了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外,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等領域也大有可為。中核集團正開足馬力,積極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我們開發了專門用于北方城市供暖的燕龍供熱堆,一座燕龍堆可以為20萬個家庭提供清潔低碳的供暖保障,每年可以減少幾十萬噸煤的消耗。今年2月23日,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基地打下第一根樁基,這是中核集團在核能綜合利用領域開展的又一積極探索,項目建成后,每年供汽量480萬噸,可實現每年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


此外,在風光水電等新能源領域,中核集團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將日益成熟,目前正在著力推進一批風光電綜合能源基地以及抽水蓄能項目,打造綜合智慧能源技術研究機構,為地方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我國核電正處在從三代到四代的發展階段


記者:近期以來,華龍一號捷報頻傳,多臺機組并網發電或滿功率運行,這意味著什么?


顧軍:這意味著我國是全球少數幾個真正掌握三代核電技術國家之一。我們不僅掌握了技術,還把整個產業鏈、供應鏈在國內進行了全面布局,而且設備國產化自主化將近90%,標志著我們進入了全球核電最強的陣營。其實,核電是我們核工業以及相關產業的一個綜合集成的產品,涉及到基礎理論、基礎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還涉及到管理標準、安全標準等方方面面,應該說,它綜合性反映了我國科技能力和水平。


記者:我國在發展四代核電方面也傳來喜訊,高溫氣冷堆已于去年12月份并網發電。無論是華龍一號還是高溫氣冷堆,都將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請您科普一下三代核電與四代核電的區別。


顧軍:核電分代重要的指標是安全性。華龍一號屬于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是全球目前應用最廣、安全標準最高、也是經濟性最好的核電技術。而第四代核電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本質安全,它不會出現像福島那樣堆芯融化等問題。高溫氣冷堆屬于四代核電,由中核集團跟清華大學核研院共同合作開發,其并網發電標志著中國在核電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也為進一步推廣國內國際市場、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除了高效發電之外,高溫氣冷堆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高溫,能夠為紡織化工等產業提供高溫的蒸汽,進一步減少對煤炭或者其他化石能源的消耗,從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另外,高溫氣冷堆還能制氫,能夠為未來能源發展提供支持。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中國核電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走向。


顧軍:按照我們國家確定的從壓水堆到快堆再到聚變堆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我們現在正處在從三代到四代的發展階段。


核電作為一個市場化的工業,除安全性之外,還需要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經濟性。對于四代核電,我們還要在提升經濟性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要通過科技研發、技術改進以及不斷降低相關的設計、設備的成本,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市場。


在聚變方面,中核集團有專門研究聚變的機構。作為獲評2021年十大科學裝置之一的中核集團“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裝置)已經成功放電。另外,中核集團作為國際聚變合作項目核心部件的總安裝、總承包商,我們正克服疫情的影響在法國現場進行設備安裝。對于聚變的未來發展,我們希望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優勢,這對更好地實現目標至關重要。



堅持創新在核工業

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記者:翻開中核集團2021年的成績單,成績斐然。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37%,凈利潤同比增長10.75%;特別是再度入選世界500強,位列第371位,排名較去年大幅上升122位。中核集團這份優秀成績單是如何取得的?


顧軍:核工業屬于相對比較傳統的行業,專業化強,規模不大。中核集團作為全球第一個進入世界500強的核工業企業,我們感到非常自豪。這既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們企業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抓住機遇、推動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成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起步之年,對中核集團的發展極為重要。首先,為克服新冠疫情影響,中核集團進一步強化了戰略落實。在落實“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我們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好“兩個一以貫之”,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使中核集團更好地發揮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并將此轉化成市場的競爭優勢。這是我們國有企業做好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基礎。


其次,我們進一步聚焦主業,加強了產業布局。一方面,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在現有基礎上不斷開發核電新廠址,拓展核能、核技術應用的領域;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推廣取得重大突破,就在今年大年初一,我們跟阿根廷簽訂了華龍一號一臺機組的出口商務合同。這也是我們2021年工作的一個重點。


第三,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改革創新。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激發企業的活力、動力;創新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在改革方面,我們遵循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任務落地,已經完成90%,超出國資委確定的目標。在創新方面,我們針對整個產業鏈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加大科研力度,成果也不斷涌現,其中華龍一號國內外首臺機組相繼投入商業運行。


第四,我們進一步加大了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引領帶動作用逐漸凸顯。特別是“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核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得核工業成為非常有吸引力的行業,這為中核集團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我們在邊遠地區的一些項目,吸引了很多一流的大學畢業生,基本上都能夠長期留在當地工作。


第五,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管理。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是中核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核電運行指標達到了國際一流。在三代核電建設方面,我們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基礎上創造了全球最短的工期,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也是首個按照工期成功建設的三代核電項目。



記者: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和收官之年。中核集團近年來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顧軍:正如您所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今年是收官之年,更是見效之年。通過改革,中核集團這幾年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另外,“十四五”是我們核工業發展的關鍵機遇期,也是重要轉型期,更是技術突破期,因此就需要通過改革更好地激發企業的活力,激發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力。


改革是永遠在路上的一項工作。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形勢,都會有很多新的問題需要解決,關鍵就在于不斷地適應新的變化、新的要求。改革的目的就是促進企業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發展。改革的核心還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特別是2016年國企黨建工作會議之后,國有企業的治理體系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尤其強調黨組織要發揮作用、黨在企業的領導作用,更好地發揮政治優勢,要進一步理順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責分工界限,更好地發揮各個治理主體的作用。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改革成效已經顯現。比如說,在核電項目中,上下左右都需要溝通,通過合同關系或者行政關系往往存在著壁壘,而通過黨建聯建,上下左右順利打通,確保了項目更好地向前推進。作為全球首個三代核電技術按期完成的項目,華龍一號成功建成就充分說明我們黨組織在工程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同時,中核集團還進一步加大了科研院所、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三項制度的改革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對于科研院所改革,借用市場的力量更好地促進和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創造性。在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方面,針對管理層,實現了“優者上、劣者汰、平者讓”,也全面實現了契約制、任期制改革。對于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推出了很多具體措施,建立了人才基金、人才特區等。按照中央要求,我們還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民營資本,促進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



記者: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不斷推動。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核集團在科技創新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還將采取哪些行動?


顧軍: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時給核工業的明確地位,也是我們發展核工業的根本遵循。我們必須要堅持創新在核工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這是我們核工業作為高科技產業必須要牢牢把握的一個基點。盡管大家對核工業并不是非常了解,但跟其他行業一樣,科技創新方面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在以核電為重要標志的民用技術領域,我們已經走進了世界第一陣營,主要標志就是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全球首堆投入商運,成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重大跨越。


目前,我們現在還處在一個跟跑、并跑的階段。未來的創新,對核工業來說,還需要繼續對標世界最先進的核工業發展國家;同時,我們還要為未來科技自立自強,更好地發揮核工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發揮中核集團作為核工業產業鏈鏈長的作用。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中核集團制訂了“龍騰2020”計劃,我們已經完成了這項工程,實現了目標。去年,我們又制訂了“創新2030”計劃,希望通過下一個十年的努力,能夠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我們的創新目標,實現幾乎在所有核技術領域達到并跑的水平。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