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核能科普宣傳大綱-核電的高效與安全保障(一)
綠色核能科普宣傳大綱
核電的高效與安全保障(一)
1.核能發電基本原理
核能也稱原子能,是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時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包括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目前核能發電利用的是裂變能。以壓水堆核電站為例,他以核反應堆為鍋爐,以核燃料在反應堆中的核裂變產生的熱量加熱一回路高壓水,一回路水通過蒸汽發生器加熱二回路水使之變為蒸汽。蒸汽通過管路進入汽輪機,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發出的電通過電網送至千家萬戶。整個過程的能量轉換是由核能轉換為熱能,熱能轉換為機械能,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核電站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核島,包括反應堆廠房、輔助廠房、核燃料廠房和應急柴油機廠房。二是常規島,包括汽輪發電機廠房和海水泵房。我國目前核電站采用的堆型有,壓水堆、重水堆、高溫氣冷堆和快中子堆。
2.中國核電發展概況
核能利用是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中,核電的發展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源供應、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大陸核電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起步,40多年來,核電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核電在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水平、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在核電技術、運營及制造能力均具有突破性的進展。截止到2019年6月,我國大陸地區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萬;在建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1134萬千萬。2018年,全年核發電為2865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在核電建設方面,堅持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技術路線,近期以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為主,積極發展高溫氣冷堆、商業快堆和小型堆等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