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黄色|欧美黄色精品|午夜av影院|天天做夜夜爽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歡迎登陸中國核學會官方網站

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開幕式在山東威海舉行
發布日期:2018-01-31    發布:未知

    2017年是“‘十三五’核工業規劃”實施全面發力之年,也是推動我國由核工業大國向核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一年,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推動核科學技術健康可持續發展,由中國核學會主辦,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承辦的“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于2017年10月16日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行。呂敏、方守賢、陳佳洱等18名院士,以及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核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官員、專家、高管共10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安全、綠色、和諧、發展”,會議為期3天,主要以大會報告、分會場口頭報告等形式進行,同期舉辦核醫學科普講座、“高溫氣冷堆與四代核能”高端論壇、青年論壇、婦女論壇。大會將主要圍繞核電自主創新、華龍一號標準體系建設、小型堆ACPR50S設計及安全特性、三代核電裝備自主化、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核燃料現狀與發展、我國核技術應用學科發展、核聚變能研發與展望、高溫氣冷堆及四代核電發展技術等重點內容展開討論和交流。

 

    中國科協常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威海市副市長楊麗,國家環境保護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副司長趙永明,國家能源局核電司處長趙學順等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致開幕辭。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核學會高級顧問丁中智主持。中國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董事、黨組副書記顧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雷增光,中國廣核集團總工程師趙華,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助理總經理張福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鋒,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顧問、原院長趙志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劉永等作大會報告。

 

    李冠興理事長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我國核科學技術創新及核能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核電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自主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關鍵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顯著提高。然而,在迎接核工業發展春天的同時,也面臨了新的挑戰,面對這些,中國核學會將助力與學科與產業發展需求,積極發揮核領域學術交流主渠道,科普宣傳主力軍,國際交流主平臺作用,團結全國核科技工作者,積極推動我國核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決策服務。”

 

    王春法表示,在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下,核科技工作者肩負著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第一,堅持前沿導向,突破重大技術;第二,立足自主創新,補齊發展短板;第三,弘揚優良傳統,激發創新活力;第四,爭取公眾理解,防范鄰避效應。

 

    楊麗表示,核知識是人類知識殿堂中的瑰寶,要在安全、綠色的前提下,秉持和諧的原則,以新舊動能轉化重大工程為引領,在核技術研究、核前沿探索、科技創新、核技術應用、對外開發和深度合作等各個領域,實現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四新跨越式發展。近年來威海市也積極投身核事業發展,經多方努力引進了華能石島灣核電站示范工程,統籌開發建設石島灣核電基地,吸引清華大學在榮成設立分支機構,規劃建設清華榮成核研院、國際核能學術交流中心及核電配套產業園,逐步形成“產學研”協同發展格局。

 

    趙永明表示:當前,我國核科學技術各個學科全面發展,核能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核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我國核事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安全更加重視,把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繁榮和發展核科學技術,安全高效發展核事業,是每個核工業人和核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始終秉承“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監管原則,認真履職、嚴格監管,有效確保了核事業安全發展。

 

    趙學順表示:未來10到15年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為此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的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核電安全高效發展。一是抓好核電安全管理,實施好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確保萬無一失。二是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穩步推進沿海核電項目建設。三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好核電重大專項攻堅戰,持續推動核電技術創新。四是立足長遠、提前謀劃,研究制定面向2030年核電發展戰略,做好與現有規劃的梯次接續。五是推進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公眾溝通、信息公開、利益共享機制,凝聚社會共識,為核電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莊火林代表承辦方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致辭,表示中國核建集團堅持“以核為本、兩頁并重、適度多元”的發展方針,始終秉承“責任、安全、品質、卓越”的核心價值觀和“創新發展、勇當國任”的企業精神,積極應對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生產經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展望“十三五”,集團公司將持續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體制機制改革、資源整合、產融互動、創新發展為重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核電走出去”戰略機遇,譜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

 

    大會還進行優秀論文及團隊貢獻獎頒獎活動。來自核能動力、鈾礦地質、核材料、核安全等20多個分會的84篇論文獲得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核工程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核專利信息服務兩個團隊獲得團隊貢獻獎。

開幕式上還發布了中國核學會"2015—2017年度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展示了我國從2015年至2017年在核科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尤其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標志性技術突破,涉及核物理、核能發電、裝備技術、鈾純化轉化、燃料元件等多個科學領域,為我國核電產業、國防科研以及核能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015—2017年度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經學術委員會推薦評議和投票表決,按得票數多少排列為:1.中國三代壓水堆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頂吊裝圓滿完成。2.全球首條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生產線投料生產。3.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建成。4.大亞灣實驗測得最精確的反應堆中微子能譜。5.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核心部件—超熱負荷第一壁原型件率先通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6.國際首座微堆低濃化成功實施。7.用于激光核物理研究的OPCPA超高峰值功率激光系統處于國際同類裝置領先水平。8.玲瓏一號(ACP100)模塊式小型堆首個通過IAEA安全審查。9.中國先進大型鈾純化轉化生產線建設項目建成。10.自主化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平臺“和睦系統”研制成功與規模化應用。

 

    為廣泛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宣傳綠色核能發展理念,大力傳播普及核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促進核能安全發展及和平利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由中國核學會聯合26家專業分會發表了《宣傳綠色核能  建設美麗中國——科普行動宣言》,行動共分七個方面,包括:積極開展核科普宣傳;建立多方聯動機制;積極組織開展品牌核科普活動;加強核科普專家團隊建設、骨干培養和基地建設;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促進信息公開、透明;加強媒體宣傳、積極組織創作科普作品和展覽;設立中國核學會“科學日”等內容。

 

    據悉,本次學術年會共設置了26個分論壇,交流圍繞核技術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和基礎問題,涉及核能動力、核安全、鈾礦地質、核工程力學、核化工、輻射防護、核醫學、核技術工業應用、核材料等20多個學科,是核科學界學科最全面的展示交流。本屆年會得到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各專業分會及省級核學會的協辦支持。

 

    中國核學會學術年會是我國核科技界學科設置最全、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大會旨在展示和交流近兩年來核科學技術各個學科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各個學科交流、交叉與融合,促進核科技人才的進步與成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核電、核燃料關聯產業、核技術產業、核基礎科學、核醫學、核農學等學科全面發展,使核技術更多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中國核學會學術年會自2009年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有60余名院士參會。會議得到了中國科協、環境保護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等主管單位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前四屆大會共有代表5100人參會,收集論文5400余篇,邀請大會報告47篇,結集出版四卷共40本《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學術年會已經成為我國核科技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探討前沿學科發展的高端平臺,為學會會員單位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以及宣傳自身創新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學術年會既是核科技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探討前沿學科的舞臺,也是黨和國家密切聯系廣大核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